• 红花炭疽病(c)丁万隆
    红花炭疽病
    分布与危害:

    病菌为害叶片、叶柄、嫩梢和茎,以嫩梢和顶端分枝受害严重。感病后嫩茎上出现水渍状斑点,后逐渐扩大为褐色的梭形病斑,中央稍凹陷,上有突起的黑褐色小点,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。受害严重时梢部呈黑色,并弯曲下垂,叶片扭缩变形,造成植株烂头、烂梢,天气潮湿时病部出现橘红色黏状物。叶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,多在叶片边缘,常使叶片干枯。叶柄上病斑长条形,褐色,严重时叶片萎蔫枯死

    病原:
  • 病原为红花炭疽病菌Gloeosporium carthami Hori et Hemmi.,为半知菌亚门、腔孢纲、黑盘孢目、盘长孢属真菌。病菌分生孢子盘聚生,突破表皮外露;黑褐色,无刚毛。分生孢子梗倒锥形,单胞,无色,大小816μm×34μm。分生孢子长卵形、近椭圆形,多数正直,单胞,无色,大小816μm×35μm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、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组织和土壤中越冬、越夏,或以菌丝体在种子内部越冬、越夏,成为下一季节及远距离的初次侵染来源。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大量新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、昆虫等传播进行再次侵染。春季气温回升快、降雨量大的年份发病严重。春播比秋播发病重,有刺型品种比无刺型品种抗病性强。氮肥施用过多或过晚会使植株贪青徒长,为害加重。
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1)加强田间管理,播前施足底肥,定苗后追施磷、钾肥,开花前叶面喷磷肥,提高植株抗病力。

    2)建立无病留种田,为生产提供无病良种。

    3)播种前种子变温处理:将种子在常温下浸泡10小时,再用48的热水浸1分钟,然后用5254的热水浸10分钟后捞出。

    4)发病初期喷洒50%扑海因600800倍液或50%代森锰锌600倍液,每101次,连续23次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病害
    被害状相似<坏死 畸形 >的病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