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病原:
病原为亚洲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,属于担子菌门、柄锈菌目、胶锈菌属真菌。病原菌需要在木瓜、山楂等寄主植物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,圆柏、龙柏等植物是其转主寄主,在其上产生冬孢子角。病原菌无夏孢子阶段。性孢子器扁烧瓶形,埋生于叶正面病部组织表皮下,孔口外露,大小120~170μm×90~120μm。性孢子无色,单胞,纺锤形或椭圆形,大小8~12μm×3~3.5μm。锈孢子器丛生于叶片病斑背部或嫩梢、幼果和果梗的肿大病斑上,细圆筒形,长5~6mm,直径0.2~0.5mm。锈孢子球形或近圆形,大小18~20μm×19~24μm,膜厚2~3μm,单胞,橙黄色,表面有瘤状细点。冬孢子角红褐色或咖啡色,圆锥形。初短小,后渐伸长,一般长2~5mm。冬孢子纺锤形或长椭圆形,双胞,黄褐色,大小33~62μm×14~28μm,柄细长,其外表被有胶质,遇水胶化,冬孢子萌发时长出4个细胞的担子,每细胞生1个小梗,每小梗顶生1个担孢子。担孢子卵形,淡黄褐色,单胞,大小10~15μm×8~9μm。
- 发生规律:
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圆柏上越冬,翌年3~4月产生米粒大小的红褐色冬孢子堆,遇雨后膨大形成一团褐色胶状物,上面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,借风传播到木瓜上进行侵染。后在病斑上又产生锈孢子器,散出的锈孢子随风飘落在圆柏上,侵入后在圆柏上越冬。病原菌无夏孢子阶段,不发生再侵染,一年中只在一个短时期内产生担孢子侵染。木瓜锈病发生的轻重与转主寄主、气候条件、品种抗性等密切相关。一般患病圆柏越多,木瓜锈病发生越重。病原菌只侵染幼嫩组织。当木瓜幼叶初展时,如遇天气多雨,温度又适合冬孢子萌发,风向和风力均有利于担孢子的传播,则发病重,反之则发病轻微。
- 防治方法:
(1)基地选择 木瓜园宜选在远离圆柏的地方,以切断病害循环。秋冬时扫除病落叶,剪除圆柏上的冬孢子角并烧毁,以减少侵染来源。
(2)药剂防治 3月中下旬将要产生担孢子前,在圆柏上喷施2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:1:160的波尔多液,每10~15天喷施1次,连续3~4次。发病初期喷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,或在木瓜发芽刚现新叶时,喷20%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1~2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