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小茴香菟丝子(c)丁万隆
    小茴香菟丝子
    分布与危害:

    菟丝子以其线形黄绿色茎蔓缠绕寄主植物上,生出吸盘,吸收寄主营养和水分。严重发生时田间整个植株全部被其笼罩,植株一片枯黄

    病原:
  • 病原为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,属旋花科,菟丝子属。茎蔓丝状,较中国菟丝子的茎粗,稍带肉质,直径12mm,黄绿色或带橘红色。叶片退化成鳞片状。花成短穗状花序,花冠橘红色,长钟形。蒴果球形,种子24粒,淡褐色粗糙,只有种胚没有子叶和胚根。日本菟丝子除小茴香外还为害木通、柴胡、龙眼、紫苏、牛膝等多种药用植物。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菟丝子种子成熟后落在地上或混杂种子内是病害的侵染来源。翌年一般在寄主生长以后才能萌发,种胚的一端先形成无色或黄白色的细丝状幼芽,以棍棒状的粗大部分固定在土粒上,另一端也脱离种壳形成丝状菟丝。菟丝在空中来回旋转,遇到适当的寄主缠绕其上,在接触处形成吸根伸入寄主。吸根是维管束鞘突出而形成的,与侧根产生方式相同,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,分化为导管和筛管,分别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连接并从寄主吸取养分和水分。当寄生关系建立后,菟丝子和它的地下部分立即脱离。6月后菟丝子的茎不断分枝生长蔓延,接触邻近寄主的茎又形成吸盘,因此断茎也能继续繁殖。7月上中旬开花,以后种子成熟落入土中或混杂于收获的种子里。
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1)播种前汰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菟丝子种子。田间如已发现有菟丝子种子,应与禾本科植物轮作。

    2)发现菟丝子为害应在其开花前彻底铲除,割下菟丝子带出田间销毁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全株 >的病害
    被害状相似<变色 萎焉 >的病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