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薏苡黑穗病(c)丁万隆
    薏苡黑穗病
    分布与危害:

    病菌主要为害穗部,也可为害茎、叶。穗部发病后,子房膨大成近圆形或卵圆形,顶端尖细,部分隐藏在叶鞘内,暗褐色,内部充满黑褐色粉状物,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。茎受害部分弯曲粗肿。叶片受害部隆起,呈紫褐色单一或成串的瘤状体,破裂后同样散出黑褐色粉状物。病株多不结实而成菌瘿

    病原:
  • 薏苡黑穗病病原为薏苡黑粉菌Ustilago coicis Brefeld,为担子菌亚门、冬孢菌纲、黑粉菌目、黑粉菌属真菌。冬孢子又称厚垣孢子,卵圆形至椭圆形,大小712μm×610.5μm壁厚,表面有刺,呈黄褐色,散生。冬孢子萌发产生有隔的初生菌丝,侧生或顶生担子孢子。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种皮或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。翌年春季,当土温升至1018时,遇到湿度适宜时,厚垣孢子萌发侵入薏苡幼芽,以后随植株生长,菌丝到达穗部,侵入子房及茎、叶,形成系统侵染,全株发病。菌瘿破裂后,散出黑褐色厚垣孢子,随风传播到其他种子上或落在土壤中越冬。种子及土壤可传播病菌。连作有利发病。
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1)轮作,种过薏苡地块至少要间隔3年才能再种;建立无病留种田,在无病植株上采种。

    2)用80%粉锈宁、50%托布津等药剂按种子重量的0.4%0.5%进行拌种处理。也可变温处理种子,即播种前用冷水将种子预浸24小时,使厚垣孢子萌动,然后用种子重量的4倍的60温水浸泡30分钟,晾干后播种。

    3)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;避免施用带菌瘿的农家肥,所用的堆肥和厩肥应腐熟后施用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病害
    被害状相似<坏死 变色 畸形 >的病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