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被害叶片(c)李勇
  • 被害叶片2(c)李勇
    五味子叶枯病
    危害部位:
    分布与危害:

    五味子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。根据叶片上不同的始发部位及病斑大小可将其分为两类:

    1)先由叶尖或边缘开始发病,然后扩向两侧叶缘,再向中央扩展逐渐形成褐色的大斑块;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,逐渐从下位叶片向上位叶片发生,病部颜色由褐色变为黄褐色;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,病叶干枯破裂而脱落,果实萎蔫皱缩。

    2)在叶片表面产生许多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小斑,发病后期小斑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斑。其症状特点常因五味子的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。该病广泛分布于五味子产区,可造成早期落叶、落果、新梢枯死、树势衰弱、果实品质下降。

    病原:
  • 根据初步研究发现,引起五味子叶枯病的病因复杂,可能与病菌Septoria sp.侵染、结果过多、田间积水、温度巨变、施肥不当及除草剂的施用等多种因素有关。调查中发现该病无明显的发病中心,但距离园区实施喷灌处越近的区域发病越重。另外,温度的变化也是引发叶枯病的因素,在连续高温后冷空气突然侵入或天气连阴骤晴都容易造成叶枯。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    该病多从5月下旬开始发生,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,高温高湿是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,过多的植株在夏秋多雨的地区或年份发病较重;同一园区内地势低洼积水处及喷灌处发病重;另外,在果园偏施氮肥,架面郁闭时发病亦较重;不同品种间感病程度也有差异,有的品种极易感病且发病严重,有的品种抗病性强,发病较轻。

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1)加强栽培管理  注意枝蔓的合理分布,避免架面郁闭,增强通风透光。适当增加磷、钾肥的比例,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。

    2)药剂防治  5月下旬喷洒11100倍波尔多液预防。发病时可用5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,或10%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,或50%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,每710天喷1次,连续喷23次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病害
    被害状相似<坏死 >的病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