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人参红皮病(c)丁万隆
  • 人参红皮病1(c)丁万隆
  • 人参红皮病2(c)丁万隆
    人参红皮病
    危害部位:
    分布与危害:  参根表皮出现大小不等、形状不规则的浅红色至棕红色斑块,发病严重时红色斑遍及整个参根,患病部位表皮粗糙,变厚变硬,刮去得病表皮后内部组织正常。参根纤维素增加,韧性差。
    病原:
  •   为非侵染性病害。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在特定的土壤条件下,二价、三价铁离子、铝离子在参根周皮木栓层上积累、固定、氧化淀积和人参生理生化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。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  各龄人参均可发生红皮病。低洼地,土壤板结,积水,土温低等条件有利于红皮病发生。当年开荒,当年栽参,红皮病容易发生。耕作粗放,施肥不当,整地不好,枯枝烂叶过多,腐熟不好,有利于红皮病发生。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  (1)采用隔年土栽参,精细整地,提高做床质量。最好筛土,将土内的有机物质充分腐熟,借此过程促进土壤当中的二价铁离子转化为三价铁离子,过程在土壤当中进行,避免栽参后再游离到参根表面进行该过程。  

      (2)选择高燥的地块做床,控制土壤的水分。挖好排水沟,加强松土次数,创造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环境,可减少红皮病的发生。

      (3)在易发生红皮病的低洼地块掺黄土,黑黄土比例最好达到4∶6或5∶5,可降低红皮病的发病率,减轻为害程度。(4)施石灰增加土壤钙、镁量,提高土壤pH值,降低铁的有效性和铝的浓度,可减轻该病的发生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病害
    被害状相似<变色 >的病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