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人参根腐病(c)丁万隆
  • 细菌性腐烂病(c)丁万隆
    人参根腐病
    危害部位:
    分布与危害:  主要为害根部。根部病斑褐色,软腐状,边缘清晰,圆形至不规则形,由小到大,数个联合,最后使整个参根软腐。用手挤压病斑,有糊状物溢出,具浓重的刺激性气味。病情严重时,整个参根组织解体,只剩下参根表皮的空壳。叶片受害,边缘变黄,并微微向上卷曲,叶片上出现棕黄色或红色斑点,呈不规则状。严重时,全叶片呈现紫红色,最后叶片萎蔫。萎蔫由可恢复性发展为不可恢复性。
    病原:
  •   (1)Pseudomonas caryophylli (Burkholder) Starr et Burkholder 为石竹假单孢杆菌。菌体杆状,无荚膜,极生鞭毛,大小为0.74~0.76微米×1.4~1.5微米。革兰氏染色阴性。在普通细菌培养基上,菌落呈突起状,圆形,灰白色,有光泽,不透明,边缘整齐。此菌田间发病率不高,约为2~5%,严重达10%。

      (2)Erwinia carotovora subsp. carotovora Dye 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。菌体短杆状,周生鞭毛,无芽孢,大小为0.6微米×1.1微米。革兰氏染色阴性。在普通细菌培养基上,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菌落,污白色,稍凸起,表面光滑。此菌分离出现率约20%。

      (3)Erwinia carotovora subsp. atroseptica Dye 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黑胫亚种。菌体短杆状,无荚膜,无芽孢,周生鞭毛多根。大小为0.67微米×1.67微米。革兰氏染色阴性。培养形状与上相似,菌落灰白色,边缘整齐。此菌分离出现率约80%。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  病原细菌大量存在于土壤中,是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来源。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参根。当参根生长健壮、抗病力强时,病菌就处于潜伏状态。当参根生长衰弱、生长条件不适,出现虫伤、冻伤等各种伤口时,细菌侵入发病。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  (1)移栽时防止参根受伤,不使用带伤口的种栽。

      (2)加强栽培管理:选择高燥地块做床,防止土壤板结、积水。冬季注意防寒保护,防治地下害虫,减少伤口。

      (3)用链霉素浇灌,或用DT600倍液浇灌参床,可减轻为害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病害
    被害状相似<腐烂 >的病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