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态特征:
1.成虫 体长20~22毫米,翅展52~62毫米,暗褐色。雌触角丝状;雄蛾触角双栉齿状,前翅褐色,前缘自基部至2/3处黑褐色;肾纹、环纹、剑纹明显,周缘各围以黑褐色边,肾纹外方有1黑色条斑;亚基线、内横线、外横线均为双条曲线,但有时不明显;外缘具1列黑点,内侧呈亚绿线间为暗褐色。后翅淡褐色,外缘具很宽的黑褐色边。
2.卵 高约1.5毫米,宽约1.8毫米,半球形,略扁。初产时浅黄色,渐变褐色,孵化前变灰褐色。
3.幼虫 共7龄,老熟幼虫体长41~61毫米,头部黄褐色,额区在颅顶相会处呈双峰毗连。体黄褐色,体表多皱纹。前胸盾褐色。臀板除末端两根刚毛附近为黄褐色外,几乎全部为一整块深色斑,并满布色裂状皱纹。腹部第1~8节背面的4个毛片前2个等于或小于后2个。
4.蛹 体长23~29毫米,腹部第3~5节较中胸及腹部第1~2节明显粗。腹端具1对臀棘。- 发生规律:
- 防治方法:
1.栽培防治 及时铲除药材田杂草,可杀死部分幼虫和卵。对高龄幼虫,可在每天早晨到田间,扒开被害植株的周围或畦边阳面表土,捕捉幼虫将其杀死。
2.药剂防治 ①可选用50%辛硫磷EC1000倍液,2.5%溴氰菊酯EC2000~3000倍液喷雾。 ②每亩用5%辛硫磷250毫升拌湿润的细土10~20公斤,做成毒土,傍晚顺垄撒施于幼苗根际附近。 ③每亩用90%晶体敌百虫150克或50%辛硫磷EC每亩150毫升,加适量水拌碾碎炒香的棉籽饼5公斤,做成毒饵,傍晚顺行撒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