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幼虫(c)丁万隆
    细胸金针虫
    拉丁名: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
    科属:鞘翅目,叩头虫科
    危害部位:
    分布与危害:  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,为害桔梗、人参等药用植物。主要取食播后发芽的种子、幼苗的根部,甚至钻入人参块根中取食,造成严重缺苗,植株地上部分枯萎死亡。
    形态特征:
  •   1.成虫  体长8~9毫米,宽约2.5毫米,细长,背面扁平,被黄色细绒卧毛。头、胸部棕黑色;鞘翅、触角、足棕红色,光亮。触角细短,向后不达前胸后缘;第1节最粗长,第2节稍长于第3节,自第4节起呈锯齿状,末节圆锥形。前胸背板长稍大于宽,基部与鞘翅等宽,侧边很窄,中部之前明显向下弯曲,直抵复眼下缘。各足跗节1节~4节节长渐短,爪单齿式。

      2.卵  长0.5~1.0毫米,圆形,乳白色。

      3.幼虫  共11龄,老熟幼虫体长20~25毫米,宽约1.5毫米,细长圆筒形,淡黄色,有光泽。头扁平,口器深褐色。腹部第1~8节约等长。尾节圆锥形,尖端为红褐色小突起,背面近前缘两侧生有1个褐色圆斑,并有4条褐色纵纹。

      4.蛹  体长8~9毫米,初蛹乳白色,后变黄色,羽化前复眼黑色,口器淡褐色,翅芽灰黑色,尾节末端有1对短锥状刺,向后呈钝角岔开。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  在我国北方2年发生1代。第1年以幼虫越冬;第2年以老熟幼虫、蛹或成虫越冬。有世代多态现象,有的1年或3年、4年完成1代。在东北地区约3年完成1代。越冬幼虫3月上中旬上移到土表活动为害,4~5月是为害盛期。成虫白天潜伏于土缝、土块下或作物根茎残茬中,黄昏开始活动。成虫对新萎蔫的杂草有极强烈趋性,喜好潜伏其中,遇晴热干燥天气表现尤甚。细胸金针虫喜食禾本科、十字花科、豆科植物,因此上述各科药用植物也易受害。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  1.堆草诱杀成虫  在成虫发生季节从田间拔出一些杂草,堆成直径0.5m,高10厘米的小堆,每亩5~10堆,每天早上捕杀草堆中成虫。若杂草变黄,及时更换新鲜杂草,以保持诱集效果。

      2.食物诱杀幼虫  春季金针虫为害初期,将少量玉米种子播于药材田10厘米深表土层中,用树枝等作物标记。在为害盛期集中施药防治,也可将幼虫适时挖出消灭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虫害
    被害状相似<萎焉 >的虫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