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被害花果(c)丁万隆
  • 被害叶片(c)丁万隆
    人参白粉病
    分布与危害:  人参果实受害最重,其次为嫩茎和叶片。幼嫩果实染病,病斑上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,后枯死脱落。绿果、红果发病后,初呈乳白色褪绿斑,表面逐渐产生白粉,先僵化后变黑枯死,不能成熟。果柄受害后,皱缩畸形,最后枯死,果实脱落。叶片受害后,先出现量淡黄色不规则斑点,后出现白粉状物,即病原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,多年观察未见产生闭囊壳。后期在病部产生黑色点状物,即闭囊壳。
    病原:
  •   人参白粉病病原为人参白粉菌(Erysiphe panax Bai et Wang),属子囊菌亚门、核菌纲、白粉菌目、白粉菌属真菌。闭囊壳散生或聚生,暗褐色,扁球形,直径为97.5~137.5微米。附属丝在同一闭囊壳上长短不齐,长41.3~195微米。子囊4~6个,多数4个,椭圆形至广卵形,60.8~70.3微米×35.3~74.3微米。子囊孢子4~6个,多数4个,卵形、椭圆形至广卵形,19.8~30.3微米×13.8~17.5微米。无性阶段分生孢子圆桶状至近柱状,32.5~52.5微米×12.5~17.5微米。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  一般在6月份开始发生,7~8月蔓延较快,9月下旬停止发展。山坡地、干旱地块的发病较多,采种田发病较多。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  发病初期用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50%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每隔7~10天喷1次,连喷3次可控制病害发生蔓延,效果显著。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病害
    被害状相似<萎焉 >的病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