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病原:
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.,属于子囊菌无性型、葡萄孢属真菌。在PDA培养基上,菌落初淡白色,后灰色,可产生菌核。菌丝透明,宽度变化不大,直径5~6μm。孢子梗群生,不分枝或分枝,直立,有横隔,梗全长为315~958μm,直径为8.4~12.6μm。分生孢子丛生于孢梗或小梗顶端,倒卵形、球形或椭圆形,光滑,近无色,大小8.4~15.8μm×6.3~12.6μm。
- 发生规律:
病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,条件适宜时,萌发产生分生孢子,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反复侵染发病。该病菌喜低温高湿,在寡照条件下,温度在15℃~25℃,如遇降雨,空气湿度在90%以上时有利于发病。棚架过低、通风性差加重病害发生。在掐花或掐果后留下伤口,受肥害、药害和日灼病发生时,寄主生长衰弱易诱发灰霉病的发生流行。
- 防治方法:
(1)加强栽培管理,提高植株抗性 可适当增施磷、钾肥,如喷施0.5%磷酸二氢钾,促使植株生长健壮,提高抗病能力。合理选择参棚形式,降低棚内湿度。
(2)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,保持参园卫生,发现病叶和病果及时清除出参园,集中深埋或烧毁,以减少田间病菌的再次侵染。
(3)减少植株损伤,及时药剂保护 在人参掐花或掐果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植株的损伤,操作后可喷施50%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保护。
(4)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可选用50%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、40%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1:1:200波尔多液,每隔7~10天喷1次,连续喷2~3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