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态特征:
1.成虫 体长10~12毫米,翅展18~20毫米。体黑褐色,有光泽,颜面突起呈圆锥形,下唇须向上翘起,触角丝状。前翅灰褐色,翅面有暗斑,外横线到外缘线间颜色稍淡。中室末端近前缘中央有1块长方形黄色白斑,近顶角有1长形小白斑,缘毛褐色。后翅灰褐色,外缘线淡黄色,外横线处为1淡灰色带。雌蛾后翅基部有翅缰1根,雄蛾3根。
2.卵 椭圆形,长0.8~1.0毫米,初产时乳白色,有珍珠光泽,多排列成鱼鳞状卵块。
3.幼虫 老熟时体长19~21毫米,灰绿色,头黑色有白斑。背线黑色,两侧有若干条纵线,气门线两侧各1条白色条纹。前胸背板上有3条横向白线。腹部每节背面各有6个暗色的毛瘤,呈三角形排列,毛瘤中央有刚毛1根。
4.蛹 长14毫米,淡黄色,藏于袋状土茧内。土茧是由丝土粘结而成,长40毫米,宽3~4毫米。- 发生规律:
- 防治方法:
1.栽培防治 结合田间管理,及时铲除田园内及周围杂草,可杀死部分卵和幼虫及减少产卵场所。结合移栽、松土等作业,除掉土中草地螟蛹。
2.物理防治 在幼虫发生前,在参地四周挖20~30厘米深,20厘米宽的倒漏斗形沟,发现落入幼虫将其杀死。
3.药剂防治 在幼虫为害期,喷洒5%顺式氰戊菊酯EC1500倍液,50%辛硫磷EC1000倍液,2.5%敌杀死EC2500~3000倍液或2.5%功夫EC2000倍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