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胡萝卜微管蚜
- 拉丁名:Semiaphis heracleid (Takahashi)
- 科属: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
- 危害植物:金银花
- 被害状:畸形
- 分布与危害: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d (Takahashi)又名芹菜蚜,属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。国内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重庆、湖南、四川、北京、河北、安徽、山东、吉林、辽宁、福建、云南、新疆等地。国外分布于朝鲜、俄罗斯、日本、印度尼西亚、印度及美国(夏威夷)等。胡萝卜微管蚜寄主广泛,主要为害金银花等忍冬属和白芷、当归、防风、茴香等伞形科药用植物。该虫是为害山东金银花的优势种害虫,其若蚜、成蚜吸刺为害金银花嫩梢、嫩叶、花蕾,导致叶片卷缩发黄、花蕾畸形,为害率平均38.31%,最高达91.37%。同时,该虫分泌的蜜露导致煤烟病,影响金银花植株的光合作用及其产量和品质。此外,该虫还严重为害北沙参、当归、防风、白芷等伞形花科药用植物。
- 形态特征:
无翅孤雌蚜:体长2.1mm,黄绿色或土黄色,被薄粉。触角上有瓦皱,各节有短尖毛。腹管短而弯曲,无瓦毁。尾片圆锥形,中部不收缩,有微刺状瓦纹,上有细长曲毛6~7根。
有翅孤雌蚜:体长1.6mm,黄绿色,有薄粉,触角第三节很长,翅脉正常,腹管无缘突,尾片有毛6~8根,其他特征与无翅蚜相似。
卵:圆形,初产时为绿色,数日后变为亮黑色。
- 发生规律:
1年发生10~20代,以卵在金银花等中药材和其他植物上越冬。在平邑金银花上于4月中下旬开始发生,5月是发生盛期,此时正值金银花头茬花的采收期,对金银花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。在四季花和大毛花2个不同品种上的发生时间及为害程度不同,在四季花上5月2日蚜虫数量增长迅速,5月9日达到发生高峰期,每枝条虫口数量最多可达280头;大毛花上5月7日虫量快速上升,5月16日达到最高峰,每枝条虫口数量最多达150头。蚜虫在四季花品种上的发生高峰期较在大毛花品种上早7天,发生量较后者多近1倍。5月下旬开始下降,6月初逐渐迁飞到第2寄主即夏季寄主伞形科植物,10月迁回第1寄主金银花等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。
胡萝卜微管蚜为乔迁型的蚜虫,寄主植物多,其第1寄主即越冬寄主为金银花、黄花、忍冬、金银木等,4~5月严重为害金银花等;第2寄主即夏季寄主为芹菜等多种伞花科植物,5~7月严重为害北沙参、当归、防风、白芷等伞形花科药用植物;10月产生有翅性母和雄蚜,迁飞到越冬寄主上,10月从伞形科植物迁飞到金银花上雌雄交配产卵越冬;10~11月雌雄交配,产卵越冬。北沙参是胡萝卜微管蚜的中间寄主,同时又是其越冬寄主。越冬卵附着在枯叶的正反面、叶柄、叶腋及心叶等处过冬。在河北省,越冬卵最早在3月初开始孵化,并一直延续到3月下旬。干母完成一个世代为21~24天。到4月下旬胡萝卜微管蚜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缩短到7~10天,次年首先在金银花上发生危害,5月是金银花蚜虫的为害盛期。5月中下旬,由于温湿度和食料利于蚜虫的生长发育,完成1世代仅5天左右。在北沙参留种田或春播田内发生量大,密度高,分布广,为害严重。
- 防治方法:
1. 预测预报 不同金银花品种间胡萝卜微管蚜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存在差异,该虫在四季花品种上发生时间早,发生量较大,该品种可作为胡萝卜微管蚜预测预报的田间调查品种。
2. 生物防治 田间胡萝卜微管蚜有瓢虫、草蛉、食蚜蝇、蚜茧蜂等天敌昆虫,应注意保护和利用。
3. 药剂防治 在金银花等越冬寄主上,应掌握在越冬卵完全孵化,幼叶尚未卷缩时进行药剂防治;在北沙参、当归等伞形科药用植物上防治,要在蚜虫发生高峰期之前,植株受害尚未卷叶时施药。在药用植物花期,要选用高教、低毒、低残留的药剂,以免造成药害,减少农药在中药材中的残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