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病原:
病原菌为忍冬叉丝壳Microsphaera lonicerae (DC.) Wint. et Rabenh,为子囊菌亚门、白粉菌目、叉丝壳属真菌。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的忍冬叉丝壳菌,子囊果散生,球形,深褐色,直径65~100μm;5~15根附属丝,附属丝长55~140μm,无色,无隔或具1隔膜,3~5次双分叉。子囊3~7个,卵形至椭圆形,大小34~58μm×29~49μm;子囊孢子2~5个,椭圆形。分生孢子梗直立,大小50~94μm×7~10μm;分生孢子2~3个串生,少数单生,椭圆形、筒形,大小28~49μm×12~20μm。
- 发生规律:
病菌以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,翌年子囊壳释放子囊孢子,借气流和雨水传播,在叶片、嫩茎等组织上萌发,通过气孔或伤口等部位入侵,然后在叶片上产生病斑,完成初侵染。条件适宜时,病部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并借气流和雨水飞散传播,进行再侵染。多雨潮湿季节或者田间湿度大、通风不良、光照不足时较易发生。施氮肥过多、密度过大、管理粗放等,也会加重该病的发生。忍冬白粉病受气候条件、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不同地区的发病规律存在差异。
- 防治方法:
(1)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,减少单一施用氮肥,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;在保证土壤湿度的情况下,尽量减少浇水的次数和用量,避免田间积水。在白粉病零星发生时选用壳聚糖和草酸进行喷雾,以诱导忍冬的抗性提高其抗病力。
(2)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,使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20%百菌·烯唑醇复配剂600~800倍液喷雾防治金银花白粉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