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病原:
病原为烟草普通花叶病毒(TMV)和黄瓜花叶病毒(CMV)。烟草花叶病毒属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。该病毒长杆状,长度为300~310nm,直径18nm;螺旋对称结构,以右手螺旋排列2130个蛋白亚基,螺距为2.3nm,粒子中央有一直径4nm的轴芯。该病毒粒子非常稳定,相对分子质量为40´106;为ssRNA病毒,核酸约占病毒粒子重量的5%;外壳蛋白是由158个氨基酸构建的多肽。该病毒存在于系统感染的寄主植物表皮、薄壁细胞、韧皮部组织、筛管、导管及气孔保卫细胞中,大量病毒粒子分布于细胞质及液泡中。通常存在两种类型的内含体,一种是结晶体,为六角形片状、针状、纤维状结构;另一种是无定型的X-体,由许多不规则排列的X小管、核糖体、内质网、液泡和少量病毒粒子组成。该病毒寄主范围特别广,可侵染茄科、十字花科、葫芦科及豆科等植物。
黄瓜花叶病毒属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。该病毒为等轴对称的十二面体(T=3),无包膜;三个组分的粒子大小一致,直径约29nm;RNA1和RNA2各包裹在一个粒子中,RNA3和RNA4一起包裹在一个粒子中,常存在卫星RNA分子。三种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5´106~6.7´106。该病毒为三分子线形正义ssRNA病毒;核酸约占病毒粒子重量的18%。该病毒粒子主要分散在细胞质和液泡中,有的株系病毒粒子也存在于细胞核中,但核的变化不大。该病毒寄主范围特别广,易通过机械接种传播,有时也可以种传。
- 发生规律:
烟草花叶病毒病初侵染源有带病残体、染病越冬植物和未充分腐熟的带毒肥料。烟草花叶病毒主要藉汁液传播,通过轻微摩擦造成微伤侵入,不从大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;侵入后在薄壁细胞内繁殖,后进入维管束组织使整株染病。在22℃~28℃条件下,染病植株7~14天后显症。田间通过病苗与健苗摩擦或农事操作进行再侵染。黄瓜花叶病毒病初侵染源为病越冬植物,借汁液、蚜虫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传播病毒,引发病毒病。田间通过伤口和昆虫进行再侵染。病害发生与流行和气候条件、栽培方法、媒介害虫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。
- 防治方法:
(1)选择耐病品种 选择生长势强,发育速度快,适应当地条件的耐病品种种植。
(2)采用无病术栽或术栽消毒 选用从无病田无病株上采收的术栽,用0.1%磷酸三钠液浸种10分钟,去除术栽表面病毒,浸种后要反复冲洗。
(3)农业措施 不与茄科、十字花科作物间、套作,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~3年;及时拔除病苗;农业操作(摘蕾等)时,避免吸烟,遇病株后要用肥皂水洗手。
(4)控制蚜虫 利用黄色黏虫板诱杀蚜虫;适时用药防治蚜虫,可选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~2000倍液或25%阿克泰水分散粒剂800倍液等喷雾。
(5)提高植株耐(抗)病性 可适量增加钾肥、含锌、钙、镁等元素的微肥,喷施0.1%硫酸铜溶液,喷施0.01%芸苔素内酯可溶性液剂1000倍液。
(6)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可用1.5%植病灵1000倍液、20%病毒A 750倍液、8%宁南霉素水剂800倍液、3.85%病毒必克500倍液、20%吗胍·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喷药防治,每隔7~10天1次,连续防治2~3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