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甘草广肩小蜂
- 拉丁名:Bruchophagus glycyrrhizae Nikolskaya
- 科属:膜翅目Hymenoptera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
- 危害植物:甘草
- 危害部位:果
- 被害状:缺刻
- 分布与危害: 甘草广肩小蜂Bruchophagus glycyrrhizae Nikolskaya属膜翅目Hymenoptera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。分布于中西亚及我国东北、西北甘草种植区。当甘草开花有幼荚形成时,该虫交尾产卵于豆荚表皮内,幼虫孵化后蛀入甘草种子内取食,被害豆粒颜色由青逐渐变为紫褐色,豆粒表皮留有很小的褐色小点。成虫羽化后,咬一圆孔钻出豆粒。被危害的豆粒呈空洞或缺刻,致使40%以上的种子丧失发芽力。
- 形态特征:
卵:直径0.3~0.5mm,卵的一端稍尖,另一端伸出一根比卵长2~3倍的丝状卵柄。
幼虫:低龄幼虫白色,有一对褐色的上颚。老熟幼虫体长2mm,淡黄色。
- 发生规律:
- 防治方法:
2. 仓储期种子处理 甘草种子收获后,将种子用透气性袋子包装放置在密闭仓库,以“口”字形摆放整齐;采用58%磷化铝片剂10g/m3熏蒸处理7天,药剂在仓库内均匀放置,熏蒸结束后散气2~3天。投药和散气时应佩戴自吸式过滤防尘口罩或自给式呼吸机。
3. 药剂防治 甘草广肩小蜂越冬代成虫高峰期为甘草初花期至小花开花率25%期间,选用内吸性药剂喷雾防治,连续防治2~3次,间隔5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