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板蓝根根腐病(c)丁万隆
    板蓝根根腐病
    危害部位:
    分布与危害:

    病菌为害根部。被害植株,地下部侧根或细根首先发病,病根变褐色,后蔓延到主根,也有主根根尖感病后扩展至主根受害。根内维管束变黑褐色,向上可达茎及叶柄。以后,根的髓部发生湿腐,黑褐色,最后整个主根部分变成黑褐色的表皮壳。皮壳内呈乱麻状的木质化纤维。根部发病后,地上部分枝叶发生萎蔫,逐渐由外向内枯死

    病原:
  • 病原为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Sacc.,属于半知菌亚门、丝孢纲、瘤座菌目、镰孢菌属。该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无色或浅色。产生2种类型的分生孢子,小型孢子为圆形、单胞;大型孢子为镰刀形,多胞。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土壤带菌为重要侵染来源。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,67月为发病盛期。田间湿度大和气温高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。土壤湿度大,排水不良,气温在2025时,有利发病,高坡地发病轻。耕作不善及地下害虫为害造成根系伤口,根腐病发病重。高坡地病害较轻。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1)耕作栽培措施  选择地势高,排水畅通及土层深厚的沙壤土种植;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;合理施肥,适当施氮肥,增施磷钾肥,提高植株抗病力。

    2)药剂防治  发病初期用50%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浇灌根部及周围植株,防止蔓延。发病期可用75%百菌清可湿性剂600倍液喷施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病害
    被害状相似<腐烂 >的病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