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板蓝根黑斑病(c)丁万隆
    板蓝根黑斑病
    危害部位:
    分布与危害:

   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。在叶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,灰褐色至褐色,有同心轮纹,周围常有褪绿晕圈。病斑较大,一般直径310mm。病斑正面有黑褐色霉状物,即病原菌分生孢梗和分生孢子。叶上病斑多时易变黄早枯。茎、花梗及种荚受害产生相似症状。

    病原:
  • 病原为芜菁链格孢Alternaria napiformis Purkayastha et Mallik,为半知菌亚门、丝孢纲、丝孢目、暗色孢科、链格孢属真菌。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、直立,或屈膝状弯曲,分枝或不分枝,褐色至淡褐色,具分隔,大小31.070.0μm×3.05.5μm。分生孢子倒棒状,褐色,单生或短链生,孢身31.554.5μm×8.014.0μm,具横隔39个,纵隔膜23个,斜隔膜02个,分隔处稍隘缩。喙柱状,有或无分隔,大小050.0μm×3.03.5µm。另外,芸薹链格孢A. brassicae Sacc.也可为害板蓝根。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,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。自5月起开始发生,一直可延续到10月,其中以69月发生最为严重。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发病。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1)耕作栽培措施  合理轮作,清洁田园,消灭越冬菌源;加强田间管理,增施磷钾肥,提高抗病力。

    2)药剂防治  发病初期喷施11100波尔多液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%代森锌600800倍液,每隔710天喷1次,连续喷23次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病害
    被害状相似<坏死 变色 >的病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