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板蓝根霜霉病(c)丁万隆
  • 板蓝根霜霉病-花梗被害状(c)丁万隆
    板蓝根霜霉病
    分布与危害:病菌主要为害叶片,也可为害茎、花梗和角果。发病初期叶面生边缘模糊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,淡黄绿色至黄褐色,叶片呈黄褐色;叶背相对应处生有白色至浅灰白色霜霉层,为病原菌游动孢子囊梗和游动孢子囊,严重时植株叶片干枯。茎、花梗、花瓣、花萼及角果等被害后褪色,上面长有白色霜霉层,并引起肥厚变形。
    病原:
  • 病原为寄生霜霉菘蓝专化型Peronospora parasitica Fr. f. sp. isatidis,属于鞭毛菌亚门、卵菌纲、霜霉目、霜霉属真菌。孢囊梗单生或丛生,无色,全长192332.8μm,基部膨大,主梗123192μm×6.416μm。冠部锐角二叉分枝大部36回,顶枝6.425.6μm×1.33.2μm,弯曲,枝端尖细。孢子囊椭圆形或近球形,大小13.428.8μm×13.425.6μm。卵孢子黄褐色,球形,大小33.642μm,壁平滑,有时有皱褶。病菌可为害多种十字花科植物,但有不同的专化型和生理小种。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及肥厚组织在土壤中越冬、越夏。生产上板蓝根生长周年衔接,或早晚茬口重叠,因此病菌能以菌丝体在受侵染的病株内越冬、越夏。病菌的孢子囊通过风雨传播,整个生长季可引起多次再侵染。气温较低、昼夜温差大、多雨高湿或雾重露大时有利于发病,多发生于春秋两季。46月发生较重,910月又继续扩展为害。冬暖春寒、多雨高湿有利于发病,抽苔开花期病害发生严重。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1)入冬前彻底清除、烧掉田间病残体。

    2)选择高燥地块栽植,与十字花科以外的植物轮作,低湿地作高畦栽培;选栽抗病品种,合理密植,适当调整播种期,增施肥料,适时浇水。

    3)发病初期喷洒58%瑞毒霉锰锌600800倍液、11120波尔多液、75%百菌清800倍液或25%甲霜灵600倍液等药剂34次,间隔10天左右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病害
    被害状相似<变色 畸形 >的病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