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菜粉蝶(c)陈君
  • 菜粉蝶(c)陈君
  • 菜粉蝶(c)陈君
  • 菜粉蝶寄生蜂(c)陈君
    菜粉蝶
    拉丁名:Pieris rapae
    科属:鳞翅目Lepidoptera粉蝶科Pieridae
    危害部位:
    分布与危害:        菜粉蝶Pieris rapae (Linnaeus)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粉蝶科Pieridae,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广泛分布。成虫不吃菜叶,仅吸食花蜜,幼虫(菜青虫)食性杂,主要危害甘蓝、球茎甘蓝、花椰菜、芥菜、大青菜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、板蓝根等油料作物和药用作物。幼虫取食叶片,将叶片食成缺刻和孔洞,虫量大为害重时,垒叶被食光,仅剩较粗的叶脉和叶柄,严重影响板蓝根的产量。
    形态特征:
  •         成虫:体长12~20mm,翅展45~55mm。体黑色。胸部密被白色及灰黑色长毛。翅白色,雌虫前翅前缘和基部大部分灰黑色,顶角有1个大三角形黑斑,中室外侧有2个黑色圆斑,前后并列,在后一圆斑的外侧有1条向翅基延伸的黑带。后翅基部灰黑色,前缘有l黑色斑,当翅展开时,与前翅后方的黑斑相连接。雄体略小,翅面的黑色部分也较少,前翅2个黑斑中后一个不明显。
            卵:竖立呈瓶状,高lmm。初产时淡黄色,后变橙黄色。卵壳表面自纵行隆起线12~15条,各线间有横线,相互交叉成长方形网状小格。
            幼虫:共5龄,成熟幼虫体长28~35mm,体青绿色,背线淡黄色,密布细小黑色毛瘤,上生细毛,沿气门线有横色斑点l列,各体节有4~5条横皱纹。
            蛹:体长18~21mm,纺锤形。两端尖细,中间膨大,体色随化蛹时附着物而异。有绿色、淡褐、灰黄色等。头部前端中央有1个短而直的管状突起。背中线突起呈脊状,在胸部成角状突起。腹部两侧也各有1黄色脊,在第二、第三腹节两侧突起成角。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        1年发生的世代数因地理分布而异。在黑龙江1年发生3~4代,河北1年发生4~5代,江苏1年发生7代。菜粉蝶在各地皆以蛹在秋季寄主植物附近的篱笆、风障、树干上越冬,也可在砖石、土块、杂草或残枝落叶间度过冬天。次年春季,越冬蛹羽化为成虫。因为越冬分散,环境条件差异较大,越冬蛹羽化时间参差不齐,成虫出现期拖延时间很长,是世代重叠的主要原因。在南京越冬蛹一般在次年4月上旬开始羽化,全年各世代发生期为:第一代4月上旬至6月下旬,第二代5月下旬至6月下旬,第三代6月下旬至7月上旬,第四代7月下旬至8月上旬,第五代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,第六代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,第七代多发生在11月,以老熟幼虫越冬。
            成虫白天活动,夜间、阴天和风雨天气则在生长茂密的植物上栖息不动,晴朗无风的白天中午前后活动最盛,取食花蜜,雌、雄追逐飞翔,交配产卵。卵散产于叶正面或背面,以正面较多,每雌产卵10余粒至100余粒,多达500粒以上。雌虫产卵对十字花科寄主不同种类有选择性。幼虫孵化后为害板蓝根严重。初孵幼虫先食卵壳,然后聚集叶背啃食为害,被害处留下一层薄而透明的表皮。虫体长大后,开始爬到叶面蚕食,造成缺刻和孔洞。一年生的板蓝根叶片被取食最重,幼虫发生量大时,常常将全田的板蓝根叶片食光,仅留下主脉和叶柄。幼虫老熟后化蛹,非越冬代的老熟幼虫常常在寄主老叶背面、植株底部、叶柄等处化蛹,以腹末粘在附着物上。越冬代老熟幼虫化蛹场所分散较远。
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        1.栽培防治  板蓝根田内适量套种甘蓝或花椰菜,引诱菜粉蝶成虫产卵,然后集中杀灭幼虫,使板蓝根避开菜粉蝶幼虫为害。秋季板蓝根收获后及时处理和翻耕,可减少越冬虫源。
            2.生物防治  菜粉蝶卵期寄生天敌有广赤眼蜂,幼虫寄生天敌主要有菜粉蝶绒茧蜂、日本追寄蝇,蛹寄生天敌为蝶蛹金小蜂,其他还有少量的蛹被舞毒蛾黑疣姬蜂和广大腿小蜂寄生。捕食性天敌有花蝽和猎蝽、黄蜂等,应注意保护天敌;在天敌发生期间应注意少用化学农药。可用青虫菌或苏芸金杆菌HD-l可湿性粉剂(活孢子数100亿、以上)800~1000倍液喷雾。这类细菌农药无公害,不杀伤天敌,对有很高抗药性的菜青虫也有很好的杀虫效果。
            3.化学防治  春夏之交和秋季是菜粉蝶幼虫主要的发生期,也是板蓝根叶收割季节,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虫害
    • 桃蚜
    • 危害植物:板蓝根
    被害状相似<缺刻 >的虫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