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桃蚜
- 拉丁名:Myzus persicae
- 科属: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
- 危害植物:板蓝根
- 分布与危害: 桃蚜Myzus persicae (Sulzer)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,又名烟蚜、桃赤蚜,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寄主范围很广,可以取食50多科中的400多种植物。国内有170种以上寄主植物,主要危害马铃薯、烟草等茄科作物,甘蓝、油菜等十字花科,李、桃等蔷薇科果树。板蓝根幼苗期至花期均可受桃蚜危害。该虫主要危害嫩叶、新芽、新梢和花,幼叶受害后,向反面横卷或不规则卷缩;造成植株水分缺失和营养流失;蚜虫排泄的蜜露常可引发污煤病;桃蚜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。桃蚜危害后板蓝根叶片光合作用功能严重降低,叶片和根药性有效成分严重下降,药性降低。
- 形态特征:
有翅孤雌蚜:体长2.2mm,宽0.94mm,头、胸黑色,腹部淡绿色。腹部第1节有一横行零星狭小横斑,第2节有一背中窄横带,第3~6节各横带融合为一背中大斑,第7~8节各有一背中横带;各节间斑明显,第2~4节各有1对大缘斑,腹管前斑窄小,腹管后斑大并与第8节横带相接。第8节背中有1小突起。触角长2mm,第3节有小圆次生感觉圈,在外缘全长排成一行。腹管长0.45mm,为体长的1/5。尾片为腹管的一半长度,曲毛6根,尾板毛7~16根。其余同无翅孤雌蚜。
雌蚜:体长1.5~2mm,赤褐色或灰褐色。头部额瘤向外倾斜。触角6节,末端色暗。足附节黑色,后足的胫节较宽大。腹管端部略有缢缩。
雄蚜:体形较小,腹部黑斑较大。触角的3~5节均生有感觉孔,数目很多。
卵:长椭圆形,长0.44mm。初产时淡黄色,后变黑色,有光泽。
- 发生规律:
桃蚜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,温度24℃~28℃、湿度适中时利于桃蚜的繁殖。当温度在29℃以上或6℃以下,相对湿度在80%以上或在40%以下时不利于桃蚜繁殖。夏末初秋,久旱逢雨后桃蚜常可大量发生,暴雨可降低该蚜虫发生量。
- 防治方法:
2. 化学防治 在春季蚜虫发生初期,选用吡虫啉等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对板蓝根桃蚜进行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