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大黄轮纹病(c)丁万隆
  • 大黄轮纹病-病斑放大(c)丁万隆
  • 大黄轮纹病-病叶(c)丁万隆
    大黄轮纹病
    危害部位:
    分布与危害:

    自幼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,叶面初生褐色、紫褐色小点,扩大后形成直径为1.01.8cm的圆形、近圆形、椭圆形病斑,病斑边缘墨绿色、灰黑色,中部灰绿色、灰褐色、红褐色,有同心轮纹,后期生有黑色小颗粒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,严重时叶片枯黄而死

    病原:
  • 病原为大黄壳二孢Ascochyta rhei Ell. et Ev.,为半知菌亚门、腔孢纲、黑盘孢目、壳二孢属真菌。该菌分生孢子器灰黑色、近球形、扁球形,孔口明显。孢子器,大小103.0147.8μm×94.1134.4μm。分生孢子,圆柱状、花生状,无色,双胞,隔膜处隘缩、两端钝圆,大小9.420.0μm×4.75.9μm。内有12个油珠,该菌与文献记载略有不同,即此菌分生孢子隔膜处隘缩、有油珠,较宽,但长度相近。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及子芽内越冬。翌年春天,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,借风雨传播。潮湿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,79月为发病盛期,在根组织分离中经常出现该菌。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1)耕作栽培措施  与禾本科、豆科实行4年以上轮作;收获后认真清除病残组织,集中沤肥或烧毁,沤肥时应充分腐熟。

    2)药剂防治  发病初期喷施8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及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等药剂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病害
    被害状相似<坏死 >的病害
    • 紫草白霉病
    • 危害植物:紫草(新疆紫草、紫草、内蒙紫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