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丹参根结线虫病
- 危害植物:丹参
- 危害部位:根
- 被害状:畸形
- 分布与危害:
丹参根结线虫病由根结线虫引起,为害丹参根系,是丹参的重要病害之一。丹参根结线虫病在四川、安徽、江苏、山东、河北等丹参主产区均有发生。近年来,丹参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,一般减产10%~20%,严重可达30%以上,造成严重的损失。丹参被线虫寄生后,根系生长发育受阻,主根不能正常膨大,根系功能受到破坏,植株地上部发育不良,株形矮小,叶片变黄。
- 病原:
对于丹参根结线虫病的病原菌,不同地区间线虫种类存在差异。傅俊范报道病原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和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,属于侧尾腺口纲、垫刃目、根结科、根结线虫属;叶华智等报道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(Kofoid et White) Chitwood;周绪朋等报道陕西山阳丹参根结线虫病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;李英梅等报道陕西商洛为害丹参的根结线虫有4种,分别为爪哇根结线虫、南方根结线虫、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。
- 发生规律:
病原线虫以虫体和卵在病根残体和土壤中越冬,翌年地温回升后,越冬幼虫和卵内孵化出的幼虫从幼嫩根尖侵入寄主根组织,并在寄主根的中柱与皮层中定殖,吸取营养。在线虫寄生的过程中,由于口针不断穿刺细胞壁,并分泌唾液刺激寄主皮层薄壁细胞过度增长和增大,形成明显的根结。线虫可随水流、种苗、土壤和耕作传播。根结线虫耐低温能力较强,耐高温能力差。根结线虫好气,地势高燥、结构疏松的中性沙质壤土有利于发病,土壤含水量20%以下或90%以上不利于发病,连作地发病重。
- 防治方法:
(1)农业防治 培育无病苗;合理轮作;清洁田园;加强田间管理与科学施肥。
(2)物理防治 夏季深翻,灌大水后盖地膜密封,阳光照射20天左右,利用高温高湿杀死线虫。
(3)化学防治 丹参播种或移栽前15天,每亩用10%福气多颗粒剂2kg加细土50kg混匀撒施,深翻25cm进行土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