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丹参叶枯病(c)丁万隆
    丹参叶枯病
    危害部位:
    分布与危害:

   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。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,逐渐向上蔓延。初期叶面生褐色、圆形小斑;后病斑不断扩大,中央呈灰褐色。最后叶片焦枯,地上部植株死亡

    病原:
  •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、球壳孢目、壳针孢属真菌Septoria sp.。分生孢子器球形,直径87155.5μm×2556μm。分生孢子无色透明,大小3544μm×23μm,有07个隔膜(多数3个)。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中越冬,成为翌年初侵染源。分生孢子可随风雨传播,经孔口或伤口侵入造成再侵染,扩大为害。叶枯病的潜伏期512天,在整个生育期,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不断造成多次侵染,继续扩大为害。叶枯病为害时间较长,在丹参的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。该病在多雨季节、田间湿度大时普遍发生并逐渐加重,植株茂密、排水不畅的地块发病重。
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1)加强田间管理  雨后及时开沟排水,降低田间湿度;合理施肥,适当增施磷钾肥,增强植株抗性;及时清洁田园,收获后将病残体集中用生石灰处理后深埋。

    2)药剂防治  栽种前用1110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。发病初期选用50%代森锰锌500倍液、30%恶霉灵1500倍液喷,每101次,连续喷23次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病害
    被害状相似<坏死 >的病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