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曲牙土天牛
- 拉丁名:Dorysthenes hydropicus
- 科属: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
- 危害植物:化橘红
- 危害部位:茎
- 分布与危害: 曲牙土天牛Dorysthenes hydropicus (Pascoe)又名曲牙锯天牛,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。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古、河北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等地。曲牙土天牛是一种土栖昆虫,主要以幼虫在土中蛀食化橘红侧根,逐渐蛀入主根木质部,直到把全部的根蛀空,当食料不足时则转株危害。被为害的化橘红植株叶片发黄脱落,树头松动,遇风则倒,严重时整株枯萎死亡。一般在死树根部都有1~2头天牛幼虫,最多达7头,被害结果树1~2年内死亡,定植1~2年的幼树受害死亡率达100%,经济损失极大。该虫还可危害杨、柳、枫杨、刺槐、水杉、檀香、苏木、岗松、松树、灰叶豆、甘蔗、花生、棉、狗牙根、白茅等植物的根部。
- 形态特征:
卵:长椭圆形,长3~3.5mm,宽1~1.5mm。初产为乳白色,孵化前为灰白色。
幼虫:初孵幼虫体长3~3.5mm;老熟幼虫体长70~96mm,预蛹幼虫体长54~68mm;初孵时体色为乳白色,有白色细毛,老熟后为蜡黄色;体肥大圆筒形,向后稍狭;头颅近方形,向后稍宽,后缘中央有浅沟;口器为栗黑色,小于背板宽,上颚发达;前胸背板和步泡突两端正对气门处有棕色细毛,前胸背板前半部有两条淡色横带,后半部分有一块略隆起的“凸”字形,上面布有粒状斑点;有3对棕栗色胸足,足稍短于下颚须,有细毛;中胸腹面及腹部背、腹两面第一节到第七节均具“曰”字形的步泡突,肛门3裂。
蛹:裸蛹,长30~50mm,初化蛹为乳白色,后期淡黄色,羽化前上颚为棕栗色,体淡棕色;3对胸足钩刺明显,触角细长,雄蛹触角呈“S”形从头部弯到腹背,雌蛹触角向腹部弯成弧形。
- 发生规律:
- 防治方法:
2. 物理防治 利用曲牙土天牛成虫趋光性强的特点,于5月中下旬成虫羽化高峰期,采用大功率照明灯光诱集、人工捕捉灭杀的方法消灭成虫,可以大大压低虫源基数。
3. 生物防治 昆虫病原线虫对曲牙土天牛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;绿僵菌对曲牙土天牛幼虫有很强的致死作用,适宜在土壤中施用,以每克土壤中施入1.0×108个孢子的绿僵菌剂,药后7天后,幼虫的死亡率最高可达94.3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