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黄芩白粉病(c)丁万隆
    黄芩白粉病
    分布与危害:

    病菌可侵染黄芩地上的所有组织和器官,但主要为害叶片。病斑初期为圆状小斑点,以后随着病斑扩大汇合而布满整个叶面。叶的两面生白粉状斑,好像撒上一层白粉一样。这些白粉是病原菌的菌丝体、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。后期,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

    病原:
  • 病菌为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.,为子囊菌亚门、核菌纲、白粉菌目、白粉菌属真菌。它的无性世代为脉革粉孢菌Oidium ambrosiae Thum.,为半知菌亚门、丝孢纲、丛梗孢目、淡色菌科、粉孢属。菌丝在寄主表面寄生,呈白粉状物,在寄主体内形成吸器,靠吸器获取养分。分生孢子梗不分枝,圆柱形,无色。分生孢子串生,椭圆形,大小2445μm×132μm。有性世代的闭囊壳扁球形,暗褐色,表面着生菌丝状的附属丝,内含多个子囊。子囊椭圆形,无色。子囊孢子广椭圆形或近球形,单胞,无色,大小1830μm×1220μm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体或以菌丝体在被害寄主植物上越冬。翌年,在适宜条件下侵染寄主,造成初次侵染。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,可进行再次侵染加重危害。温湿度条件、栽培管理水平与病害的发生流行关系较大,如植株长势弱者有利病害的发生,当田间温湿度适合时,白粉病很易流行。
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1)加强栽培管理,注意田间通风透光,防止脱肥早衰等。

    2)发病初期可用50%代森铵1000倍液,或50%多菌灵 1000倍液,或喷洒0.2%可湿性硫磺粉喷施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病害
    被害状相似<坏死 >的病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