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柑橘溜皮虫
- 拉丁名:Agrilus sp.
- 科属: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科Buprestidae
- 危害植物:化橘红
- 危害部位:茎
- 被害状:坏死
- 分布与危害: 柑橘溜皮虫Agrilus sp.又名锈皮虫、缠皮虫,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科Buprestidae。主要分布在浙江、福建、四川、广东和广西等柑橘产区。寄主植物只限于柑橘类。近年来,该虫在化橘红上为害逐渐加重,在局部产区甚至暴发成灾,已有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。广东化州化橘红基地溜皮虫有虫株率达100%,被危害植株中平均38.9%枝条有虫为害,虫枝率最高达80%;该虫多在直径1cm以上的枝条上为害,4cm直径枝条有虫数多达17头,单株最多有虫数达数百头,发生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,严重影响化橘红产量。
- 形态特征:
卵:扁椭圆形,初产时乳白色,后渐变黄色,孵化前为黑色。
幼虫:老熟幼虫长23~26mm,扁平,乳白色。前胸背板大,近圆形。中胸、后胸缩小,腹部各节呈梯形,后缘明显较前缘为宽,腹部末端小齿较柑橘窄吉丁更为细微,并具一对钳状突。
蛹:纺锤形,长9~12mm,初化蛹时乳白色,羽化前黄褐色。
- 发生规律:
- 防治方法:
2. 人工捕杀 利用幼虫潜伏在虫道的最后一个螺旋处,并与蛀入孔成45°角特性,用锐利尖锥钻此幼虫,效果较佳。
3. 化学防治 成虫羽化出洞前,将黄泥与触杀性农药调成稀糊状,涂刷在枝干被害部位,防治效果可达90%以上;成虫羽化出洞高峰期,选用胃毒或触杀作用强的农药进行树冠喷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