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卵(c)陈君
  • 被害状(c)陈君
  • 幼虫(c)陈君
  • 成虫产卵(c)陈君
    柑橘花蕾蛆
    拉丁名:Contarinia citri
    科属: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
    危害部位:
    分布与危害:        柑橘花蕾蛆Contarinia citri Barnes又名橘蕾瘿蚊、花蛆,属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。在中国柑橘区都有分布,是化橘红花蕾期的主要害虫。以幼虫蛀食化橘红的花器,使花瓣变厚,被害花蕾膨大呈“灯笼状”,造成大量烂蕾、烂花,严重时被害株率达80%以上,致使化橘红产量受到严重影响。
    形态特征:
  •         成虫:形似小蚊,雌成虫体长1.5~1.8mm,暗黄褐色或灰黄色,被有细毛。触角念珠状,14接,各节环生刚毛。翅一对,翅脉简单,翅上密生黑褐色细毛。足细长。雄成虫体长1.2~1.4mm,灰黄色。触角鞭节每节呈哑铃状,形似2节。
            卵:长椭圆形,无色透明,外包一层胶质物,末端具丝状附属物。
            幼虫:末龄幼虫乳白至呈黄色,长纺锤形,体长2.8mm,前胸腹面有一褐色、前端分叉的剑骨片。
            蛹:乳白色,后期复眼和翅芽黑褐色。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        1年发生1代,以末龄幼虫在土中越冬。翌年2月化蛹,成虫以2~3月羽化出土,以雨后出土最盛。化橘红花蕾露白时雌成虫产卵器于花蕾顶端内侧,卵散产或排列成堆,每雌可产卵60~70粒。凡花蕾顶部结构不紧密或有裂缝、小孔的都有利于成虫产卵。幼虫食害花器,使花瓣变厚,形成畸形的“灯笼花”,被害花的花丝、花药变褐,花蕾不能开放。幼虫老熟后从花蕾中爬出弹入地面或随花蕾落地,钻入土中越夏越冬,到次年成虫出土。阴雨天气有利于成虫出土和幼虫入土。该虫在凤尾品系的化橘红树冠下的土壤中分布最多,主要集中在树冠下北侧、0~3cm、距离滴水线100cm处的土壤层中,呈聚集分布格局。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        1. 农业防治  冬季翻耕或春季浅耕树冠周围的土壤,使幼虫暴露在外,以冻死幼虫;在成虫出土前,用地膜覆盖化橘红树周围的土壤,不仅能阻止成虫出土,而且能将成虫闷死于地表。
            2. 人工防治  在危害早期,摘除虫蕾并及时烧毁,以减少下一年度发生量。
            3. 化学防治  在成虫出土前,即花蕾初期,萼片开始开裂,刚能看到白色花瓣时,在树冠周围滴水线100cm范围以内的地面喷撒药剂以毒杀出土成虫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虫害
    • 桃蚜
    • 危害植物:板蓝根
    被害状相似<畸形 >的虫害
    • 桃蚜
    • 危害植物:板蓝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