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柑橘潜叶蛾
- 拉丁名:Phyllocnisitis citrella
- 科属:鳞翅目Lepidoptera叶潜蛾科Phylloenistidae
- 危害植物:化橘红
- 危害部位:叶
- 分布与危害: 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itis citrella Stainton又名橘潜蛾、鬼画符、绘图虫,属鳞翅目Lepidoptera叶潜蛾科Phylloenistidae,是为害化橘红新梢的主要害虫。在我国普遍发生在江苏、福建、浙江、海南、广西、广东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四川、重庆等柑橘产区,在国外主要分布在亚洲、北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。主要以幼虫潜入化橘红的嫩茎、嫩叶表皮下钻蛀取食,形成弯弯曲曲的银白色虫道,导致受害叶片皱缩、变硬、脱落,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,从而影响树势,减少翌年开花结果量。通常春梢受害轻,在夏秋季抽梢期发生最严重,苗木幼树受害也较为严重。叶片被咬食的伤口,常诱致溃疡病菌入侵,而被害叶片也是柑橘螨类、红蜘蛛、卷叶蛾的“避难”和越冬场所。
- 形态特征:
卵:白色透明,椭圆形,底平,弧圆形隆起,表面光滑。
幼虫:黄绿色,扁平,无足,头三角形。第三龄幼虫体长3~4mm,腹部末端有一对细长的尾状物。
蛹:黄褐色,纺锤形,长2.5mm,头顶有倒“Y”形穿茧器,蛹体外有黄褐色薄茧。
- 发生规律:
- 防治方法:
1. 农业防治 及时抹芽控梢,摘除过早、过晚及虫卵高峰期之前抽发的新梢,连续数次,以防止抽梢不整齐而加重为害;在虫卵低落期统一放梢,可以大大减少为害;管理水肥,促梢齐发:通过水肥管理,使夏、秋梢抽发整齐健壮。
2. 化学防治 在促使抽梢整齐的基础上,需要对抽发的新梢喷药保护。在秋梢大量萌发和芽长1cm时,叶片喷施药剂1~2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