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幼虫(c)陈君
    咖啡木蠹蛾
    拉丁名:Zeuzera coffeae
    科属: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
    危害部位:
    分布与危害:        咖啡木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ner又称咖啡豹蠹蛾,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。分布于我国东部和南部,如广东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河南、湖南、四川、台湾等地;国外分布于欧洲、西非、南亚、东南亚等国。寄主植物有化橘红、咖啡、茶、棉花、木槿、枇杷、桃、梨、葡萄、龙眼、荔枝、柑橘、木麻黄、白杨、黄杨等多种果树、林木。幼虫钻蛀化橘红的茎干枝条,幼虫最初自枝梢上方腋芽处蛀入,蛀入处的上方随即枯萎,经5~7天后又转移为害较粗枝条,即从被害枝梢内钻出转移到新梢基部再重新钻入蛀食。经多次转移,可为害2~3年生枝条,或更大的枝条,使受害枝条逐渐枯萎死亡,果实脱落。每遇大风,被害枝条常易折断。
    形态特征:
  •         成虫:雌虫体长12~26mm,翅展40~50mm,触角丝状;雄虫体长11~15mm,翅展30~36mm,触角基部羽状、端部丝状。体被灰白色鳞毛,胸部背面有青蓝色斑点6个。翅灰白色,翅脉间密布青蓝色短斜斑点,翅外缘在翅脉端部具有青蓝色斑点。后翅斑点较淡。
            卵:长椭圆形,淡黄色。
            幼虫:老熟幼虫体长17~35mm,红色,前胸背板黄褐色,近后缘有4行向后呈梳状的齿列。腹足趾钩为环形双序。臀板黑褐色。
            蛹:长圆筒形,褐色,有光泽,第2~7腹节背面各具两条横向隆起,腹部末端具刺6对。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        在化橘红基地1年发生1代,以幼虫在蛀道内缀合虫粪木屑封闭两端静伏越冬。次年春天开始活动取食,隔一距离咬一排粪孔将粪便排出,4月上中旬后,老熟幼虫在蛀道内陆续化蛹,4月底至5月初开始羽化,5月下旬是成虫的羽化盛期。成虫具有趋光性。卵成块状紧密贴结于枯枝虫道内,也有单粒散产于树皮缝、新抽嫩梢顶端或腋芽处。初孵幼虫密集于卵块上,取食卵壳,2~3天后扩散,爬向枝干蛀食为害。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        1. 农业防治  越冬期,剪除有虫、枯死枝条,刮除树干翘皮,收集地面枯枝落叶,于种植区外集中烧毁。
            2. 生物防治  选择晴天,于田间释放小茧蜂Bracon sp.,可寄生虫道内的幼虫。
            3. 化学防治  在有新鲜虫粪的排粪孔处,清除虫粪后,用脱脂棉吸取药液塞入虫孔内(或用注射器注入药液),再用湿泥团密封注药虫孔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 >的虫害
    被害状相似<坏死 >的虫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