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西洋参炭疽病(c)丁万隆
    西洋参炭疽病
    危害部位:
    分布与危害:

    炭疽病菌主要为害人参、西洋参的茎、叶及种子。叶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,初为暗绿色小斑点,逐渐扩大,一般直径为25mm,大者可达1520mm。病斑边缘明显,呈黄褐色或红褐色眼圈状(图7-15)。后期,病斑的中央呈黄白色,并生出一些黑色小点,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。干燥后病斑质脆,易破裂或穿孔。病情严重时,病斑多而密集、连片,常使叶片枯萎并提早落叶。茎和花梗上病斑长圆形,边缘暗褐色。果实和种子上病斑圆形,褐色,边缘明显。空气湿度大、连阴多雨,病部腐烂。

    病原:
  • 病原为人参炭疽菌Colletotrichum panacicola Uyeda et Takimoto,属于半知菌亚门、腔胞纲、黑盘孢目、炭疽菌属真菌。分生孢子盘黑褐色,散生或聚生,初埋生,后期突破表皮。刚毛分散在分生孢子盘中,数量很少,暗褐色,顶端色淡,正直或微弯,基部稍大,顶端较尖,有13个隔膜,大小32118μm×48μm。分生孢子梗圆柱状,正直,单胞,无色,大小1623μm×45μm。分生孢子长圆柱形,无色,单胞,正直,两端较圆或一端钝圆,内含物颗粒状,大小818μm×35μm。有时,老熟的分生孢子含有油球。

    • 发生规律:
  •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。翌春条件适宜时,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和雨传播引起侵染。在生育期内,病斑上不断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,引起再侵染。在水滴中,分生孢子很易萌发,并长出芽管和附着胞。病菌可以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,但在自然条件下,以直接侵入为主。降雨多,空气湿度大,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。在2225条件下,潜育期为56天。在东北6月下旬开始发病,78月为盛发期。

    • 防治方法:
  • 1)种子种苗处理  播种前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1015分钟,然后用清水洗净后播种。

    2)加强田间管理  通过调节参棚光照等措施,创造良好的光照、通风环境,以降低棚内温湿度,减少发病及再侵染的机会。入冬前搞好清园,烧毁枯枝残叶。

    3)药剂防治  防寒土撤去后,用1%硫酸铜溶液进行床面消毒;人参出土后的半展叶期,用多抗霉素200mg/kg进行叶面喷雾。生长季可几种农药交替使用,间隔期为710天。

  • 危害部位相似<>的病害
    无相关
    被害状相似<坏死 >的病害